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什么区别?退休年龄一样吗?下面随医聘猫小编一起来看看详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两大类型的养老保险体系:第一种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另一种则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这两种制度虽然共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人们在退休后能获得经济上的安全感,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区别。下面我们将探讨这两个不同的制度,并了解它们的独特之处。
01
参保对象的差异
参保对象是确定哪种养老保险适合你的关键因素。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适用对象涵盖了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的职员、个体经营者以及自由职业者。简单来说,若你是这些群体中的一员,便可参加此项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则是只要达到16岁(学生除外),并且不属于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员工,或者不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内的人,都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大部分地区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都设有户籍限制。
02
缴费标准的不同
企业职工与城乡居民两种养老保险在缴费标准上也存在差异。
以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为例,企业员工基础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上限为26421元,下限则为4546元。自由职业者参保时,需按20%的比例缴纳,其中12%划入统筹基金,剩余8%存入个人账户。
相比之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更为灵活,可以自选档次。例如,佛山市共有11个缴费档次供参保人选择。此外,政府会给予参保人缴费补贴,补贴金额取决于自选档次的高低。
03
退休年龄的区别
在退休年龄方面,两种保险制度也有所不同。
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方面,男性雇员到60岁即可提出退休,女性雇员的退休年龄则视岗位而定,管理或技术岗位的女性职工在55岁时退休,而从事一线工作的女性职工可以在50岁退休。
对于未曾以职工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男性和女性的退休年龄分别为60周岁和55周岁。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更为简单明了,无论男女,只要年满60周岁即可退休。
04
待遇标准的不同
企业职工与城乡居民两种养老保险在待遇标准计算上也有不同。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个人所得的养老金主要由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以及个人账户累积额等因素确定。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养老金的构成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且这种支付是终身的。另外,因为每个人所选择的缴费等级不一样,所得到的政府缴纳的补助也会有所不同,个人账户中的存款金额不同,因而其退休金的数额也会相应有所区别。
05
两种保险怎么衔接?
保险衔接过程中,参保人在达到法规的退休年龄时,可依据自身的参保记录确定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简称职保)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简称居保),并提出将未选择的保险项纳入所选的保险计划中,目的是为了依照相关方案领取养老保险金。
对于那些在职保累计缴费达到15年(包括延长至15年的情况)的参保人员,他们有权申请把居保资金转入职保,并根据职保的法规领取待遇;而对于职保缴费不满15年的人来说,他们可以选择将职保资金转移到居保,并在满足居保领取标准时,依照居保的方案领取相应待遇。
对那些已经开始获取职保或居保待遇的参保人来说,无需处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事宜,但是如果还有未领取待遇的保险部分,则必须按照该制度的规则进行处理。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医聘猫解锁更多社保专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