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交社保和单位交社保,这两者有啥区别?一篇文章带你了解清楚,接下来随新社通APP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具体详情吧。
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自己交社保和单位交社保,这两者到底有啥区别?退休年龄又是不是一样的呢?
咱们先得知道,社保,全称社会保险,它包含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保险。
单位交社保,那是咱们在职时,公司帮忙承担大部分费用,咱们自己只出小部分;而自己交社保,通常是指灵活就业人员或者个体工商户,需要自己全额承担所有社保费用。
先说说缴费比例和项目上的区别。如果是在单位上班,通常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缴纳8%,单位缴纳16%;医疗保险个人缴纳2%左右,单位缴纳6%左右,加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单位也都会按规定缴纳,个人无需操心。
而自己交社保,一般只能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部分地区允许交失业保险,但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交不了的。养老保险个人缴纳比例通常也是20%左右,医疗保险根据地区不同,比例也不一样,但通常比单位缴纳的要高一些。
至于退休年龄,这个跟你是自己交社保还是单位交社保关系不大,主要还是看你的身份类别。比如说,男同志通常60岁退休,女同志稍微复杂点,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但这都是基于你在单位上班的情况。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遵循的也是同样的退休年龄规定,也就是说,退休年龄基本是一样的,不因缴费方式而异。
退休后咱们最关心的就是养老金多少了。这里头的差别可就大了。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这个公式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跟你的历年缴费基数有关,简单说就是你历年缴费的平均数与社平工资的比值,反映的是你个人的缴费水平。
单位交社保时,由于有单位帮你分担,你个人的缴费基数通常较低,但因为有单位的贡献,总的缴费基数高,所以退休后基础养老金相对较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这个计发月数一般是固定的,60岁退休是139个月。
自己交社保时,虽然个人缴纳比例高,但因为没有单位的那一份,个人账户里的钱可能不如单位交社保时积累得多,所以个人账户养老金可能会相对低一些。
咱们举个例子算算账。比如老李,他工作时单位交社保,个人和单位一共交了30年,缴费指数为1.2,个人账户余额有40万。
而老张,一直是灵活就业,自己交了30年社保,个人账户余额也是40万,但他的缴费基数相对较低,缴费指数为1。
假设社平工资是9000元。老李的基础养老金计算为:9000×(1+1.2)÷2×30×1%=2970元;老张的基础养老金计算为:9000×(1+1)÷2×30×1%=270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两人都是40万,60岁退休,计发月数都是139个月,那么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都是:400000÷139≈2877元。
这样算下来,老李每月的养老金为2970+2877=5847元;老张每月的养老金为2700+2877=5577元。
可以看出,虽然个人账户余额一样,但因为缴费基数和基础养老金的不同,老李的养老金比老张要高不少。
综上所述,自己交社保和单位交社保,在退休年龄上基本一致,但在缴费比例、项目、养老金计算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
单位交社保因为有单位分担,通常基础养老金更高,而自己交社保虽然灵活性强,但个人负担更重,养老金可能相对较低。
所以,咱们在选择缴费方式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权衡,毕竟,养老金关乎咱们退休生活的质量,马虎不得。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下载新社通APP解锁更多社保专业资讯。